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东莞科技行业发展(东莞科技行业发展前景)

2024-03-13 11519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如何发展东莞的信息产业
  2. 东莞为什么能发展的这么快
  3. 东莞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南方日报: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走向何方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述的是蓝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规划》中提及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以及扶持措施,企业和专家界是如何看待的?

  

针对电子信息产业当前的生存现状,在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如何做才能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扶持和淘汰、集群和分散散中间游刃有余?

  

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春荣告诉记者,目前东莞有台商企业6000多家,其中,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占绝大部分比重,这也是外界一贯将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与在莞台商群体相联系的原因。

  

叶春荣认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相对成熟,虽然历经了金融风暴,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他坦言:“东莞电子产业配套链的完善程度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只要这种优势还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依然大有可为。”

  

叶春荣说,东莞台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2008年底的金融风暴对企业造成了一定压力,订单“损失”了不少,一些企业关闭、停产了,但到了2009年下半年,情况明显转好。“这是整体情况,电子信息企业也是一样,但我预计今年企业的经济状况会有所好转。”

  

叶春荣认为,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经过危机的锤炼,将变得更加成熟,尤其是台商电子企业的工作环境相对好很多,招工难问题并不十分明显,而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叶春荣判断,今年的订单量可以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他特别强调的是,东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全球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产业链优势,“如果说用工问题还可以通过薪水待遇来解决,但要是想整合配套链,这就不是哪一个城市三五年能赶上来的。”

  

中稼半导体公司是此次《规划》中点名扶持的重点企业。该公司的主攻方向是LED最前沿的衬底材料方面,目前LED外延片多是在蓝宝石、碳化硅的基底上发展而来的,而中镓公司则独家研发出在氮化镓衬底上研发外延片技术。目前,该公司的衬底材料已走向市场。

  

对于《规划》的出台,中镓相关负责人表示赞赏。此次战略规划极其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而走在LED生产技术前端的中稼公司对此表示极为赞成,“东莞产品目前在国际上缺乏还价的空间。”这位负责人说,“东莞要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走到产业生产链的上游。”他举例说,台湾在25年前和东莞现在的情形相似,都是“世界工厂”,但台湾现在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较强竞争力,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及时进行了产业升级,将下游产业转移出去了。

  

《规划》中提到了东莞电子信息的产业定位:建设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打造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争当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做好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

  

对此,叶春荣笑言:“经贸局提出的这些定位很清晰,目前就是要更好地配合产业升级,做得更强,包括‘打造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等,东莞目前已有相关企业在做,而且做得不错。”

  

叶春荣表示,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政府、协会和企业相互配合,来解决更为实际的问题,这也是东莞此次竭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的初衷。

  

他透露,东莞市政府每个月都会与外资企业座谈一次,了解一下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电子信息是东莞市的支柱产业,政府希望能够均衡发展各个产业。”他说。

  

叶春荣认为,台资电子企业现在发展平稳,台资的电子企业落户东莞已有20多年,目前正在寻求销售形态上的突破,尽力配合政府,从企业的实际发展出发,开拓内销市场。

  

同样也是《规划》中指明扶持的重点企业,东莞市雷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元源认为,在信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东莞的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抓住行业技术的龙头和发展动向,并尽快制订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

  

“对于信息产业而言,信息产品需要技术,不需要品牌,只要有新的技术,推出当天它就是品牌。”杜元源认为,在这个视技术为生命的产业中,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引进将直接影响其发展态势,甚至决定其存亡。

  

杜元源说,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目前台资企业远远地走在大陆前面,其中的原因应该引起东莞的重视和反思。首先台资企业在大陆可以受到颇为特殊的待遇,出了问题有专款救助。其次就是台资企业家普遍拥有开阔的视野,并且接触到的专业技术领域领先于大陆企业。

  

对于《规划》中提及重点发展LED产业,《规划》扶持的重点企业———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梁鸣娟认为其关键在于把政策落到实处。“《规划》提到政府的采购招标对本地自主创新产品给予一定的加分,但是目前并没有这么做。另外,在资金补贴方面,期待有所侧重,不要像以前那样‘分猪肉’,五家企业申请把那笔钱平分,结果每家企业所得的钱都不多,事情也就无法做好。”她说。

  

对于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四个定位,梁鸣娟表示认同,但她转而表示:“东莞要打造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好是好,但是如何吸引或者培育新兴电子信息企业,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发展新兴电子信息企业需要高端人才,《规划》也有相关配套政策,提出要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创业环境,说得很在理,但是还不够,应该是营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她告诉记者,东莞各级政府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得很周到,但是社会服务有点拖后腿。“东莞治安环境不是很理想,我晚上不敢出厂门,另外,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精神生活很枯竭,这样是很难留住人才的,很多人都抱着赚一把钱就走的心态,我手下有3个博士生,他们都说待在东莞只是权宜之计。”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顺德积聚了很多高端人才,原因有二:一是培育了一批以美的、格兰仕为代表的知名企业;二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我觉得这很值得东莞借鉴。”梁鸣娟说。

  

上述中镓公司那位负责人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政府除了提供诸如资金、土地等“硬件”上的优惠外,还需要在“软件”上下功夫。他举例说,可以为不同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通员工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让企业之间加深了解,共同进步。“只有企业有了长远发展,才能真正地留住技术人才。”

  

他还希望政府除了为大型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外,还能为有潜力的中小创业团体提供优惠,“有很多新技术就是通过小团体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这位负责人还希望东莞的社会治安环境能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在工业区,偷盗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员工扎根东莞的信心多少有些影响。”

  

虽然东莞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缺乏核心高端技术,但有些企业却颇具规模,并正在向核心技术发起猛攻。面对《规划》,这些企业如何看待自身的发展转型路径?

  

中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战略规划对不同技术层次的企业的发展方向也给出了建议,“传统企业也可以走技术型道路,即完善产品质量,打造名牌产品,实现品牌化经营。”

  

对于东莞该如何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中稼公司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说,政府应该敢于“吃螃蟹”,敢于引进“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举例说,有的政府官员认为只要是做电脑的,就是高新技术企业,但其实电脑行业也有技术高低之分,“因为行业的阻隔,有的官员对于其他行业的了解并不深入,这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有胆量和眼光去引进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

  

具体到东莞LED产业的发展,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东莞LED产业整体上集中于中下游的生产,从长远看是缺乏发展空间的。“东莞LED产业的技术升级需要加快脚步。”这位负责人通过去年在东莞一年的观察,发现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一些LED企业,已经开始从LED下游环节的生产转向上游发展,“以前做封装的企业,有的开始转向做设备,而传统的封装生产则开始向内地逐渐转移。”

  

《规划》锁定的电子信息产业四个发展重点包括新光源领域,而勤上光电正是新光源LED行业的佼佼者,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莞科技行业发展(东莞科技行业发展前景)

  

而在LED产业发展思路上,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梁鸣娟有不同的见解,她提出了“曲线救国”路线。

  

她说:“看东莞发展LED的思路,是要完善产业链,长远来看,对东莞LED产业每个环节的企业都有好处,很好,但是我想说的是,短期内应该有所侧重,东莞的优势在封装及应用等中下游环节,应该集中精力扶优扶强,在优势环节培育一批知名企业,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而不要在各个产业环节平均用力。现东莞急着要引进LED芯片企业,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马上要实现‘占据产业链高端’这个目标,不太现实。东莞不妨把更多力量放在中下游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到时,有了需求,LED芯片企业引进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电子产业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东莞市雷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元源对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充满了期待。

  

他认为,东莞信息产业升级有两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制造业走向自动化,只有自动化的大规模生产才能够节省人力资源,并且提高产品质量,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杜元源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莞的劳动力紧缺问题会进一步凸现,东莞制造需更多引进自动化设备,加强电子商务、管理等应对劳动力减少瓶颈;二是电子信息产品的集群品牌走向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抓住未来是产业升级的明智举动,在这方面,东莞需进一步扶持相关企业,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对于信息产业行业发展动向的制高点。杜元源认为一个切入口是“三网合一”项目。据他介绍,所谓“三网合一”,即“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对该行业的前景,杜元源满怀期待,他认为,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三网合一”就可以走向市场,只要监控到位,这个世界将变成一个完全透明的空间。手持终端(例如手机)和家中电脑相连,可以随时掌控家中情况,如果链接好一些控制命令,甚至可以操控家中电器。这个产业未来的市场空间将是巨大的。

  

杜元源认为,对于该产业,东莞应该抢占先机,先通过组织企业进行一些尝试,进而抢占发展先机。“信息产品就是这样,往往通过研发一个器件,就能发展一个市场,进而升级成产业,最终形成生产和销售网络。”

  

在发展领域的机遇选择上,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思模说,今年易事特将重点投入新能源领域,目前全球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对于新能源公司来说是最好的机会,市场空间比较大。

  

“近期我们的UPS销量增长了40%,而在这个时候,很多厂商也同时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窘境。”据何介绍,现在UPS行业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去满足市场的销量,而是很多厂商如何满足自身原材料的供应。因为僧多粥少,所以原先很多不会出现的问题现在都暴露了。例如账期,以前还可以晚些回款,而如今必须现款交易,而且有现金也未必能保证就有原材料供应。而何思模由此也真正体会到规模的重要性。

  

何认为,国产厂商要壮大,根本还是要走技术研发的路径。所以现在易事特有着自己庞大的研发队伍,在UPS行业拥有着多项技术成果,有的甚至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单从产品系列来说,易事特的UPS产品在国内厂商中肯定是最丰富的,型号也是最多的。”

  

“今后我们的策略是,在低端企业大量运用高端技术,并大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在今后易事特的渠道体系中,系统集成商会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此,何的看法是:“卖产品不如卖方案,卖方案其实就是在卖服务。”

  

日前,东莞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规划。这是东莞市首个专门针对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制定的全市战略发展规划。

  

去年初,中国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为全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客观上要求东莞市以电子信息产业为试点,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截至2009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160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27.47%;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2402.6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48%,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那么,这个产业规划的出台,将把电子信息产业带向何方?

  

这个东莞市的首个产业战略规划,将给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全市产业升级转型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将规划划分成短期和长期效应,又该以什么样的时间节点来衡量其作用?

  

2009年初,金融危机的漩涡正深度地席卷全球。作为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给这个行业在危机时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正在经历金融危机考验的东莞,也加强了加快推动对全市信息产业升级转型的决心。就在2009年年初,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确立以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制造业大市的城市定位。这是继电子信息产业在21世纪初成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后,再次从单纯产业角度提升到整个城市战略发展高度。

  

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业立市,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这当中,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占东莞全市工业产值40%以上的龙头支柱产业。

  

然而,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了东莞市的外向型产业结构,电子信息产业也不能幸免,增长与结构升级受到严峻挑战。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炯贤说,信息产业与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东莞都在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东莞制造的附加值。但这种强调容易让业界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有传统产业才需要转型,电子信息产业不需要转型。事实上,传统产业里也有高新技术,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也存在粗放、技术落后的因素。

  

可见,将电子信息产业提升到城市转型战略高度,一方面是该产业本身规模庞大,另一方面,是希望用信息化来包装整个“东莞制造”。

  

危机和机遇同时来临,传统和新兴交错发展,市场力量的推动,使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逐渐偏离“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传统印象,开始在新一轮国际资本转移中寻求新路径。政府和企业界都逐渐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产业升级转型的突破口,这个行业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当下东莞各产业的瓶颈所在。

  

刘炯贤说,做规划就是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推动东莞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经市政府同意,市经信局通过政府招标,委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为全市信息产业编制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的出台将对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起到纲领性作用。

  

今年2月,《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子规划《东莞市网络新媒体发展规划》出台。

  

在制定一部大型产业规划时,反复推敲和调整最多的部分,往往是规划的重点所在。

  

刘炯贤说,电子信息产业今后的发展重点和方向,是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规划调研组和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结合反复调整的地方。其中要综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东莞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规划篇幅100多页,从官方的角度,对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全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剖析,首次对东莞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作了明确定位: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确立了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约创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发展战略。

  

在发展重点上,东莞将以新产品和新技术引进带动3C制造业和元器件产业升级,并大力发展应用电子和关键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

  

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平板显示等来势凶猛,但尚未成熟;传统产业如IT、消费电子等规模庞大,但却依旧处于产业链低端。对此现状,东莞在传统和新兴产业间该如何取舍?

  

对于这个业界关注的问题,东莞选择了两条腿走路,在发展侧重上有不同定位。即以发展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市场潜力大、产业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产业,带动产业跨越升级,同时稳定现有支柱型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

  

刘炯贤说,在稳定现有成熟的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上,将新兴电子产业作为突破口。也就是从产业存量上就地转型升级,在增量上积极引进重大项目、积极促进产业新兴领域发展两方面为抓手。这才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路径。

  

刘炯贤还说,东莞将大力发展设计业,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最终形成“五新齐进、两业并举”的局面,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设计业、服务业的突破发展。在这里,“五新”指的是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光源产业、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和网络新媒体产业,“两业”指的是设计业和现代服务业。

  

规划首次深度剖析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几个核心问题。业内认为,尽管这种剖析是官方视角,但观点仍然比较尖锐。

  

东莞先后被评为“珠三角地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寮步镇、石碣镇、长安镇、常平镇、大朗镇、石龙、企石等镇街荣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广东省光电产业基地”等称号。

  

在这些光芒后面,隐藏着一些核心问题。根据规划,这两个问题是:面对依托地缘及政策的自发集聚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的大产业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面对以镇街为单位的自主推进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强调整体布局的大基地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

  

自发集聚的发展模式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发展,产业链各环节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统筹布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整体行业利润率下滑、企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持续下降,很难实现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的大产业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兴起,其投资大、周期长、涉及资源多等突出特点,要求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提升综合环境服务能力,打造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价值链各环节均衡分布的新型产业态势。

  

规划还提到“社会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与产业发展综合环境需求不断提升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尤其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东莞市正在努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城市的发展前景和潜力非常看好,但长期以来外界对东莞的既有印象在短期内仍很难改变,而且城市经营意识不够、城市建设滞后、缺少城市文化氛围等问题亟待转变。

  

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市八大支柱产业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首要的支柱产业,在金融危机中,也曝露出了整个产业的最典型问题:由于缺乏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普遍缺乏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总体来看,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平均规模偏小,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平均年产值只有2亿元,这与全国平均值3.1亿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此外,东莞外向型产业特征明显。从企业来看,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产品出口比率均在80%以上。

  

规划明确提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主营业务年收入百亿元以上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

  

扶持大项目,这句话已经说了很多年。现在看来,这句话不仅对电子信息产业适用,其他产业也适用。随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先发区域,已经失去了绝对的吸引力。

  

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张安详说,即使东莞不发展,其他地方一样也要搞,这也是当前面临的最实际问题。

  

他说,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西北有很多军工企业,信息产业研发技术资源雄厚。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总部资源很有优势,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多是港台的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与上述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张安详甚至认为,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中,东莞只占有了1/4的利润。

  

但培育大项目也是有难度的。刘炯贤说,即便将大项目作为培育重点,但过程还是得一步步来。只有通过精心的服务才能留住企业,吸引企业进来,形成良性循环。

  

根据规划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位,在产业布局上,东莞将整合全市资源,发挥各区镇制造业优势,重点根据石龙、石碣、清溪、虎门港四个片区的产业特点,按照“错位发展、资源共享、联动互补”的原则,打造四个示范区,对其他镇街产生示范带动作用。

  

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初期,东莞采用以镇街为主体,自发式发展的思路,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所以产业布局非常分散,各镇街产业优势特征也不明显,产业同质化水平较高。

  

以镇街为区划单位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突出特点,而各镇街间电子信息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发展,产业资源竞争明显,导致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离散式分布,难以通过地理集聚形成不同的特色化产业集群。因此,东莞大型产业基地少。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虽然形成了较大规模,但从整体来看,真正集聚相当数量企业、形成相当产业规模的大型产业基地较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缺乏应由大型产业基地发挥的产业集聚和引领的作用。

  

不难看出,加强资源整合,实现镇街错位发展,是整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资源的重要路径。但这条路能行得通吗?各界对此不是没有自己的小算盘。

  

某镇一位不愿具姓名的官员说,东莞真正注意到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和重要性是在上世纪末。电子信息产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靠的还是早期资本转移的市场自发行为。现在的问题是,虽然规模上去了,但同质化严重。不过,由于镇域经济发展的相对独立和考评体系,很难在短期内真正实现资源共享、错位发展。

  

这位官员说,电子信息产业是个很好的面子工程。短期内也很难实现利益均衡化发展。在一些优质项目的争抢上,很难做到“联动互补”。可见,规划中的原则,是个理想境界。要实现规划中的理想境界,关键要看市里具体的统筹决策,光一个规划是远远不够的。

  

一位经济学者曾针对全国产业及区域产业规划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看一部规划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扶持计划,二是有没有特殊政策倾斜。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专门提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人才、转型、技术创新等)和保障措施。例如,在对大项目的保障措施上,明确提出要加大资源配置倾斜力度。存量资产、土地资源、优势原材料优先满足重大项目建设需要,闲置存量资产可以以参股或划拨的方式注入,土地资源的相关费用予以优惠。加大财政对重大项目前期费用的资金支持和改造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资产担保公司优先为重大项目融资提供信用担保。

  

但也有人认为,这个规划提出的配套措施线条还是太粗。比如大项目,究竟多少以上是大项目?

  

因此,规划出台后,企业界尤其是重点企业,对资金、帮扶的诉求各有差异,希望尽快搜集业界意见,出台细化执行方案。

  

对此,刘炯贤说,接下来首要的就是要重点加强宣传。从2010年起,将连续五年,每年投放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3000万元,2010年将投放内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1500万元。

  

他说,市经信局还在抓紧出台《东莞市信息产业重大项目资助扶持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通过专家评审,筛选一批有发展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好、技术领先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信息产业重大项目进行重点资助扶持,培育和扶持一批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特别是民营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继续跟进中兴通讯等国内外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的项目引进工作。

  

1、建“制造业名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2、恐怕谁也不会否认,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造就的一颗耀目的经济新星。仅仅20多年,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东莞便在珠三角群雄中脱颖而出,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全市工业企业有21125家,是1980年的16倍。拥有加工各种类型、各种层次产品的强大生产能力,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源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工产品种类达到数万种,拥有同行业上下游产品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完善的产业体系。“东莞制造”已成为中国IT制造的代名词,在全球市场也举足轻重。IBM大中华区副总经理李祖藩对此的评价是:“如果东莞通往深圳皇岗的公路被切断,全球70%的计算机商将受影响。”一年一度的中国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成为继美国拉斯维加斯、德国汉诺威、中国台北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吸引了全世界众多商家参展。

  

3、得益于加工贸易的带动,东莞经济社会实现了质的飞跃,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GDP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外贸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两百多个城市中位居第七名;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按说,这样的“实绩”不知羡煞多少地方官员,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东莞人却清醒地看到,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莞新一轮的发展将受制于来自资源、人力、环境等等方面的局限。东莞市委书记佟星曾这样说过:东莞最初是在一个农业县的基础上搞工业化、城市化的,当时面临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东莞采用“三来一补”这种合作方式,走过了农村工业化的道路,令东莞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4、如果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方式获得经济高速发展不失为东莞人实事求是的选择,而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在东莞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刻,东莞要实现新跨越,就必须致力于优化经济结构,从整体上提升东莞的国际竞争力。

  

5、进入新世纪,东莞就提出贯彻和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努力把东莞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发展战略,实施“一网两区三张牌”的发展思路,即构筑以水、气、路、电、信息网为主的高标准基础设施网,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为城市经济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大力推进以东莞大道为纵向轴线的城市新区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从整体上提高东莞的聚集力和竞争力;突出打造“城市牌、外资牌、民营牌”,加大科技兴市工作力度,营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优势。争取用5至10年的时间,把东莞建成IT产业发达、综合实力雄厚、创新功能突出、城市环境优美的现代制造业名城,东莞的制造业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6、围绕着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目标,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人类更高层次的文明,目前,东莞正大手笔地拉开了一场宽领域、深层次的“造城”与“育人”并重的社会变革。

  

东莞未来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这里主要阐述一下几个重要关键因素:

  

1.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因素。

  

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定位中,承担是国际化制造服务中心的职责,典型制造企业就是华为系和步步高系(Vivo,Oppo),还有其他百亿企业3家,十亿企业15家。随着深圳制造企业的转移,东莞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机会。

  

目前深圳可以确定会北向串联的地铁线路有5条,分别是6,10,11,13,20五条线路,东莞和深圳的通勤时间越来越短。高速方面,深圳即将通车的最重要的高速之一,北外环高速,沿着深圳和东莞的接壤区域,将深圳和东莞很好的串联起来,特别是凤岗,直接圈到深圳外环高速里面,目前这个区域新开一个中海楼盘,价格3.5万到4.0万,可见市场对于这个东莞区域的认可。

  

3.深莞惠临深试验区的推进实施。

  

4月23日,深莞惠+河源+汕头五市举行联席会议,提出了“临深试验区”的重要合作开发理念,东莞,作为和深圳接壤最为广泛的区域,将迎来重大机遇,特别是长安,大岭山,松山湖,黄江,塘厦,凤岗六个镇区,将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迎来重大利好。

  

4.深圳二次房改给东莞带来全新机会。

  

深圳此次的房改,将在未来7年内供应170万套住房,而且也明确提到其中会有部分保障房会建在临深试验区域,这些区域应该也会包括东莞的一些临深区域。

  

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落地,会将每个城市的互相合作更好的体现,会扫除之前的隔阂,甚至会突破一些行政的壁垒,让每个区域在湾区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东莞也肯定会越来越好。

  

东莞市的发展前景如何?可以肯定地给出答案,未来几年,东莞的发展将进入快车道。

  

尽观中国城市,东莞的地理位置是最优的,是全国唯一一个位于两个一线之间的城市。2014年9月,东莞开展了举国关注的“扫黄”行动,此举给东莞的经济带来了阵痛,但在阵痛中,东莞本地的科技企业也趁势崛起,OPPO、vivo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也正因此,东莞逐渐摆脱了“加工厂”、“山寨”的称号,在深圳这个科创之都的影响下,东莞也被并被冠以“科技之城”的荣耀。那么东莞未来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呢?

  

未来,东莞最大的利好,就是即将出台具体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也是大湾区中第二层级的首要城市(第一层级为深圳、香港、广州、澳门)。如果要论粤港澳大湾区的落地,受益最大的城市是谁,非东莞莫属。

  

在大湾区的刺激下,广州已经规划出了一条连通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的科技走廊,这条轴线也被称为黄金轴。

  

由于深圳、香港、广州房价高企,东莞将会是承接这三个城市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以为相比于这三个城市,东莞的营商成本要低得多。而相比于其他城市,东莞又有地利和交通之便。

  

说到交通,东莞短期内将有4条地铁与广州对接,中期内有8条地铁对接深圳。看到这里,估计你已经激动不已,这就是东莞未来发展的潜力点,东莞的未来还用多说吗?

  

当然会更好,毕竟是那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横卧于深圳与广州之间。北上广深,四大超级引擎。也就只有深圳位于两大引擎之间。全国没有第二个。世界制造业名城的深厚积累,为正在转型智造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以前工厂和人潮人海的外来员工是东莞对外的印象。现在到处是荒废的厂房和不太景气的厂房改的商超。但是无可否认的GDP增长率还是在那里,证明转型成功。

  

人少了,车多了。出租房空了,楼盘大量出现,而且价一直在涨。

  

公共交通地铁轻轨也开通,以后也将连通广州深圳。

  

用心身感觉东莞经济活力还是排在全国前列。

  

但是东莞的城市管理水平,被内地四线城市甩开好远。

  

公交系统混乱,公交地铁等价格排在全国第一应该不会错。市区和镇区公交脱落接。公交站台混乱。

  

所有为民众的公共服务,行政服务,都远不如深圳或是内地市。

  

总结是东莞的经济是发达并向前发展的,东莞的归属感是很少人会有的。

  

这几年,东莞相比于佛山,经济发展确有逊色。佛山有众多名企支撑,如美的,碧桂园,就这两企业的产值都可抵东莞好多小厂的产值。

  

曾经的世界工厂,因不少传统行业,如玩具,制鞋等厂家的搬迁,人员的流失,现在面对着产业转型的重要关头。另外,星级酒店的减少,对消费行业也是个很大的打击。

  

东莞的最大优势是地处两大一线城市广州与深圳之间,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咽喉通道,但经济发展过于分散,都集中到下面各镇,而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就显得不对称,虽然说东莞现评为新一线,但城市的市容市貌还比不上同省三线城市的湛江,这被追求城市品质的一部份有钱人所放弃。

  

但东莞的动力还是依靠邻近深圳。深圳近年发展很快,本身的面积限制了发展的空间,向周边的东莞,惠州扩散是必然趋势。另外,现时深圳房价太贵,也让部份深圳人跑到隔离的东莞买房,这也有利于东莞经济的发展。因为有了人流,就有消费,有商机呵。

  

东莞因为改革开放得早,当初快速建起的房屋,公路在当时是比较现代化,但到了今天,因为更新较慢,已显陈旧。未来对道路,房屋的更新,及空置厂房的改造,势在必行,因为好的环境,将会吸引更多人气。

  

从产业结构来看,东莞已从传统的代加工模式,转向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以松山湖为主要平台,吸引大批新兴科技公司,如华为,oppo,vivo,金立等品牌企业进入,而以徐福记,加多宝,真功夫,天地一号等消费型企业也不断壮大和走向全国,未来的东莞还是值得让人期待。

  

首先不是专业人士,就不拿数据说话了,仅作为一个在东莞工作生活了八年的外来工作者发表下自己的看发法吧。

  

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对比才能看出来的,这些年到处出差也走过了很多城市。东莞作为一个仅有县级规模的地级市,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比东莞还是有差距的,但跟一些三四线地级城市比也还是有抢不少的,甚至比内地一些省会二线城市还好很多的,个人总体感觉东莞还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东莞的优势就是临近广深,容易从两个大一线城市的溢出资源受益取得发展。缺点同样也是周边大城市太多了,很难再发现出一线城市,也没必要政策也不会支持,所以东莞未来注定不能单独发展成特大城市,只能跟广深协同发展。

  

再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东莞近些年受大环境影响,出现了一些企业倒闭或者搬到其它地方。这些事情其实是整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东莞只是个缩影罢了,没必要夸大。东莞也在努力转型升级,也取得了一些可观成绩,再加上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东莞沿海地区还是能从中受益不少的,相信前路虽然艰难,但努力总会有希望。

  

最后,东莞的自然环境很好,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对于以外来人口为主的东莞,如果能降低房价,自主发展,多依靠自身的吸引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而不是指望为深圳打造"睡城〃要有前途的多。希望东莞越来越好,也能放大格局,让那些城市付出青春想留下来的人创造更好的条件……

  

指什么?是城市建设吗?一定会更好的。但东莞经济速度不会比以前好了。

  

一个是全国经济速度不会再有以前那个速度了,我们的经济体量已经很大了,自然经济发展速度就是下降的。东莞也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必然也是减速的。

  

另一个是,东莞以前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在深圳和广州之间,深圳的高房价,和广州的历史积淀,造成东莞有夹缝经济优势,有天然的上下游,有全国涌来的廉价劳动力,有便宜的高技术支持,资金也多如流水等。这些优势现在都不再明显了。

  

以前东莞快速发展,主要是相对较低层次的产业,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在新经济形势下东莞怎么找到新的经济领域,是它的问题。当然,很多城市都有这样难题,找新经济领域,找新经济模式。

  

东莞位置处于深圳广州直接,可以享受俩个超级城市带来的福利,只可惜东莞太小,而且位置和嘉兴一个道理,处在上海和杭州之间,不会有太大作为,深圳到广州太近东莞只能作为过客,所以东莞不会有太大作为,只能受俩地影响

  

东莞必定会成为第二个深圳或者深圳嘅一部分,点解因为香港同深圳同样面积太细,有钱有发展潜力但土地资源缺乏,往外扩张系必然选择,而东莞的地理位置最有利,加上东莞同样有好多重点企业如华为,步步高,益新科技多不胜数,最重要就系交通,港深莞三地面积加起来只4000平方公里,比半个上海多d,用地铁来覆盖完全冇问题。政府布局未来数年至少有五条地铁通深圳。要知道地铁不同高铁,高铁主要系城市与城市之间连接用,以地铁嘅定位就系城市以内使用为主,而地铁的价格平好多班次密好多,如果有喺上海北京长期居住经验的应该知道,地铁通道那裏房价就涨到哪裏,因为地铁真的可以把距离拉近,对人才交流产业联通绝对有帮助。政府花咁大资金同时建咁多地铁通东莞和深圳?东莞未来点会唔好?只是时间问题。

  

东莞未来前景如何?不错啊,那个地方挺繁华的,发展挺飞速的,各方面的经济腾飞相当快的,我在东莞呆了差不多十多年吧,东莞塘厦138工业区富临电子,东莞厚街镇,东莞沙田镇永晋电镀灯饰,东莞虎门镇富士高,东莞长安镇等等,东莞真的来说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它的发展速度是飞快的,十年前的东莞那个时候还是很多杂草一片,刚刚开始规划开发,但是短短的三五年之间,马上就是一片经济飞速的突飞猛进的步伐,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各方面的制造业都是东莞落根,东莞制造全国闻名,包括所有的中国制造很多都是在东莞产的,所以东莞这个城市他是一座年轻的,富有活力的富有生命无限的富有激情的一座城市!不过东莞的黄毒赌也是非常的猖狂,色情业也是发展得非常的厉害,东莞那个时候的市长还是刘志庚呢,哈哈,不过现在已经早就已经落马了!对于这十多年来东莞的发展怎么样,说真的就不知道喽,因为回到老家四川发展了,对那边就没有再关注啦!


复制成功